烟雨朦胧的清明时节,江南的春意正浓。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古镇的路途,心中涌动的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先人的缅怀。高中的同窗阿泽,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却内心情感丰富的人,我们相约在古镇的小桥上相见。
“阿泽,这雨丝轻拂,恰似你我青春的细语。”我搭着他的肩膀,试图打破这份突如其来的沉静。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怀旧,缓缓开口:“是啊,‘梨花风起正清明’,这景致让人怎能不忆起那年我们一起背诵《清明》诗的校园时光。”
我们的对话如同流过古镇的潺潺小溪,细腻而流畅。他轻声吟诵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我则接着说: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诗中的意境与眼前的景致相互辉映,让人感到时光似乎在此刻凝固。
我俩一边走,一边聊起了那些年我们的点点滴滴。阿泽忽然停下脚步,望着远方的青山绿水,悠悠地问:“你说,我们当年的抱负是否还记得?”我沉默了,脑海里浮现出那些激昂文字,那些关于未来的憧憬和梦想。
“古人云‘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’,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,怎能忘却初心?”我试图激励彼此,亦在自我安慰。阿泽微微点头,眼中透露出坚毅之光:“对,‘志当存高远’,我们应当把握当下,努力前行。”
我们继续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,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。我忽然想起高中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: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那时的我们或许还无法深刻理解,而今却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。
“阿泽,你知道吗?每当我看到这样烟雨蒙蒙的天气,总会想起那句‘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’。岁月无声,却带走了许多。”我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惆怅。阿泽拍拍我的肩,安慰道:“‘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’,世事变迁,唯有把握现在才是真的。”
天色渐晚,我们站在古镇的高处,望着远处的炊烟袅袅,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情感。阿泽轻叹:“岁月如梭,转眼间,我们也步入了新的生活阶段。‘青春作伴好还乡’,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道路上,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。”
雨渐渐停了,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,洒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。我们相视一笑,心中的阴霾仿佛也随之散去。阿泽的话,如同春风化雨,滋润了我那颗因追忆而略感疲惫的心。我们并肩走下山去,各自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这一次的相遇,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逝去的青春,更坚定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念。清明的烟雨虽然迷蒙,却也洗去了我们心中的尘埃,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前方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