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维清明,序属春分,万物复苏之际,世人皆着素衣,以祭先祖。此节非独哀思绵绵,亦是春游踏青,赏花弄柳之佳时。唐人有诗云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不独描画行人雨中之景,更透露出对先人无尽的怀念之情。是以,吾人当以此时,缅怀先烈,纪念亲恩,将哀思与春意融于一体,以唯美之笔,述家乡清明之风俗。
一、翠柳依依,花影婆娑,家乡之清明,首在扫墓。族人齐集,除草修墓,焚香点烛,祭拜之仪,庄重而肃穆。
二、祭毕,妇孺执手采撷芳草,编制花环,以此装饰祖墓,谓之“插柳”。柳枝随风摇曳,似诉说无尽哀思。
三、清明时节,花信风来,暖风拂面,正是踏青好时光。游子行于郊外,赏桃花,观杏花,花下留影,记录春日美好。
四、乡间小道,孩童嬉戏,放风筝者众。彩鸢高飞,凌空翱翔,古人云:“纸鸢寄哀思”,于飞舞中寄托对先人的思念。
五、清明食俗,糕点必有。制作青团,以新麦粉,包裹艾草之馅,青翠欲滴,清香四溢,乃是清明特有风味。
六、青团之后,再品香茗。泡一壶新茶,观茶叶在沸水中舒展,如人生之经历,苦尽甘来。
七、村中老者,常聚一堂,围炉而坐,讲述古往今来,英雄事迹,传承文化,留下历史之痕迹。
八、清明亦是农耕之始,家家户户忙碌于田间,耕作播种,期望今年收成丰盛,亦谓之“春耕”。
九、清明之日,不可忘记养生之道,食春菜,以去病延年,家家户户皆讲究食疗,以应季之物养身体。
十、祭祖之余,亦有青年才俊,诗酒赋诗,歌咏春天,用诗词抒发胸臆,留下千古佳句。
十一、清明节夜,家家户户点灯笼,形如满天星斗,谓之“清明灯”,照亮归途,亦照亮心灯。
十二、乡野之间,月明星稀,清明节夜,常有祭祀活动,焚香祷告,祈求祖先保佑,人丁兴旺,五谷丰登。
春意盎然,清明将逝,家怀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,吾等当以笔墨留住此番天人合一之境,传之久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