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今年的清明节,我与好友文轩一同踏上归途,去往那片被记忆装点的小山村,祭奠我们共同的恩师——张老师。
一路上,我们谈笑风生。文轩眉飞色舞地讲述着他寒假里的趣事,而我则一边聆听,一边想象着那些我未能参与的欢乐时光。山间的风带着泥土的芬芳,不时还夹杂着几声鸟鸣,似乎在为我们的归来奏响欢迎曲。
“还记得张老师教我们《春晓》的情景吗?‘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’,这春天的清晨总是让人留恋。”文轩忽然感叹道。
我点头称是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张老师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,那慈祥的笑容,那鼓励的话语,无不激励着我们前行。张老师曾说,清明节不仅仅是哀思的时刻,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。他告诉我们,要像春天一样,充满生机与希望。
到了小山村,我们先去张老师的老屋拜访。老屋依旧,只是少了主人的喧嚣。张老师的妻子为我们准备了茶水,我们围坐下来,听着她诉说着张老师生前的点滴。每一件事,都像是一颗颗种子,播撒在我们的心田,生根发芽。
“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’,张老师一生勤恳,桃李满天下,你们就是他的骄傲。”张老师妻子的话,让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感,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。
随后,我们来到了张老师的墓前,那里已经有人先行一步,摆放了鲜花和书本。我们默契地清理了杂草,献上了我们手制的花环和新买的诗集。阳光透过树梢,洒在墓碑上,似乎也在诉说着对张老师的思念。
“‘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’,张老师,您的话语如清风拂面,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。”我轻轻地说道。
文轩在一旁默然,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,我知道他也在内心深处与张老师对话。我们站在墓前,沉默不语,心中却有千言万语。春风徐来,仿佛是张老师在告诉我们,生命虽逝,但精神永存。
离开时,我们相互约定,明年清明,无论身在何处,都要回来,续写这片山水间的故事。我们要像张老师一样,成为别人生命中的春风,播撒希望,传递温暖。
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先人的日子,更是一个自我反省,自我提升的时刻。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,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,也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。正如张老师曾经教导我们的那样,要珍惜眼前人,珍惜每一份感动,让生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。
随着夕阳西下,我们踏上了归途。路上,我们不再谈笑风生,而是各自沉浸在对未来的思考中。清明,让我们在缅怀中成长,在成长中铭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