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到这个时节,我总会想起那年清明,我们一群高中学生在老街上的那场别开生面的体验。
记得那天,阳光穿过薄薄的云层,洒在青石板上,映出斑驳的树影。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探索老街的文化,体验制作清明馃的传统。清明馃,对于我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说,充满了神秘和好奇。
我们找到了镇上最有名的制作师傅,他的手艺是祖传的,每到清明时节,他的小摊前总是排起长队。师傅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,但他的眼睛却像年轻人一样明亮,透着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和自豪。
“清明馃,不只是食物,它承载着对先人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敬重。”师傅边和我们讲解边熟练地揉着面团。面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,听话地变成一个个圆圆的饼坯。
我忍不住问:“师傅,您是怎么学会这门手艺的呢?”师傅笑了笑,说:“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宝贝,不过,要让它发光发热,还得靠自己不断琢磨和实践。”他的话让我深受启发,不仅仅是在制作清明馃上,更是在人生的道路上。
我们开始动手尝试,每个人都专心致志。我揉面,小军包馅,小雅负责压模。我们的手艺当然比不上师傅,但每一步都充满了认真的态度。面团在我们手中变得越来越听话,形状也逐渐成型。
“小军,你的馅料放得太多了,这样会影响口感的。”小雅一边压模一边提醒道。小军摸摸头,笑着说:“古人云,‘过犹不及’,我这是‘不及’了。”
我们的笑声和谈话声在老街上飘荡,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。一位路过的老人停下脚步,看着我们说:“孩子们,你们这样传承文化,很好。”他的眼神里满是赞许。
经过一番努力,我们终于做出了自己的清明馃。虽然外形不如师傅那般规整,但每一口都带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。我们围坐在一起,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心里充满了成就感。
清明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是历史的回味,更是对生活的热爱。通过这次体验,我明白了传统手艺的价值,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师傅的话在我心中生根发芽,我知道,无论将来走多远,这份记忆和经历,都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