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见到我们,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。他的头发已添了不少白丝,但那慈祥的眼神和温和的话语依旧未变。我们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,聊起了高中时代的点点滴滴。
“记得那时候,我们总是抱怨作业多,考试压力大。”小江回忆道。
“可现在想来,那些日子真是‘少年不知愁滋味’。”另一位好友小林接着说。
我点头附和:“古人云‘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’,那时候的苦,现在看来都成了甜。”
老师听着我们的对话,不时插上几句,分享他对我们每个人的观察和记忆。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种子,播撒在我们的心田,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动力。
“你们看,这棵桃树,还记得吗?”老师指着院子里一棵刚开花的桃树说。那是我们高中时亲手种下的,如今已经开花结果。
“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’,这棵树见证了你们的成长。”老师笑着说。
我们围在树下,拍照留念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洒在我们的脸上,温暖而明媚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,从青涩到成熟,从依赖到独立。
午后,我们帮老师整理了庭院,打扫了落叶。劳动过后,我们坐在树荫下,享受着微风和宁静。老师给我们泡了一壶清茶,我们边品茶边谈论着未来的梦想和计划。
“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’,希望你们都能像这天上的云一样,自由自在,勇往直前。”老师鼓励我们。
夕阳西下,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师。走在回家的路上,我心中充满了感慨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去,更是为了激励我们珍惜现在,展望未来。
正如老师所说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那桃树一样,不断成长,开花结果。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有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,我们定能像诗人所言,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”。让我们带着对过去的感恩,对未来的憧憬,继续前行。